Hospital design works行業洞察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健康觀念的改變,促使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不斷的增長,對醫療質量、就醫環境等要求也不斷的提高。為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很多醫院都紛紛走上蛻變之路,或改造翻新、或新建擴建,旨在改善醫療條件,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然而,國內不少老、舊醫院只是單純地進行擴建或室內環境的更新,并沒有解決到實際問題,沒能為醫患提供更好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改造翻新時,應考慮功能性、實用性、美觀性、個性等,以創造一個令人向往和值得信賴的空間環境。而國外一些大型醫院在進行翻新或改擴建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環境與功能相結合。下面小編就介紹三家醫院的蛻變之路,力求為群眾提供更安全、更優質、更全面、更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倫敦圣瑪麗醫院——新門診大樓
倫敦圣瑪麗醫院是一所位于英國倫敦帕丁頓的公立醫院,在過去,醫院曾經是倫敦大學的一部分,現時則成為了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部分,而圣瑪麗醫院出名皆因部分英國皇室成員在此出生,如哈利王子、威廉王子及佐治王子等。
通過敏斯特市議會的批準后了新門診大樓的規劃許可,由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 設計的8層新門診大樓整合了分散在40個不同地點的門診服務,合并為一個綜合的護理中心,這顯著提高了病人及員工的舒適性和空間的易用性。
“這個新規劃對幫助我們滿足病人不斷變化的需求至關重要,我們將利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實踐經驗為他們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Michele Wheeler,倫敦帝國學院醫療保健署重建部門的主任說道,“替換掉那些低效、成本高的老化建筑能幫助來訪的門診病人收獲更便捷、更體貼的體驗?!?
新門診大樓位于圣瑪麗校區東側的 Praed 街,取代現有的三座建筑,成為未來醫院綜合體的“奠基石”。帶有中心庭院的開放式地面空間大大激活了大樓周圍的街道景觀,優美的環境、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風條件等,讓人覺得神清氣爽,而室內的零售空間和咖啡館位于核心流線一側,能滿足群眾日常生活的需求。
從場地周圍的建筑中提取元素,新的立面將會被嵌在光滑的陶瓷板中,用來反射光線并引進狹窄的街道。據估計,每年大約會有50萬名患者到訪,新門診大樓是更大規模的擴建計劃的第一階段,該計劃使醫院在未來數年里能更好地為社區服務。
西班牙CanMisses醫院——引入新的醫院類型
由Luis Vidal + Arquitectos設計的Can Misses醫院。這是伊比沙島上唯一的公共醫院,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設計師對原建筑進行了擴建和現代化更新,并在擴建過程中,保證了醫院原來設施的正常運作。
改醫院傳達了新一代醫療建筑的理念,同時引入了一種新的醫院類型:機場醫院。醫療建筑的目標是通過結合多方面的研究保證病人的康復,包括陽光、治療花園的積極影響、聲音以及色彩的運用及其心理影響,這些雖然對病人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但能影響人的心態和情緒,不管是對患者疾病的診治和身體的康復,還是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態度和熱情,都起到積極和促進的作用。
此外,考慮到可持續能源標準,該項目還將植被、自然光線和通風引入到醫院空間。為了減少病人的壓力和焦慮,完善訪客的體驗,該項目通過強調“機場醫院”的理念,優化流線、地下室通道,并運用色彩改善視覺聯系,并通過對病人、探訪親友及醫生的不同流線進行調查和研究,使病人的隱私得以改進。
BorgoTrento醫院——現代化翻修改造
Borgo Trento醫院坐落于維羅納南部、埃施河畔,緊鄰城市中心,是南意大利的重要醫院。醫院在保留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對內城大型醫院進行現代化翻修改造。醫院包括一個新建的綜合建筑群,各醫學學科部門以及日常功能單位被密集地安置于其內(包括外科、急救室、病房、手術室、急診、夜間和日間診所、放射科以及例如店鋪、餐飲等公共設施區)。
大型庭園作為設計的中心理念,一方面構成了醫院地塊上新舊建筑之間的綠色屏障,另一方面通過運用建筑元素(蔓藤回廊、階梯、坡道、橋梁等)塑造出宏偉大氣、舒適宜人的園林空間,可供病患以及來訪者逗留休憩,營造一個讓人放松的氛圍。
醫院翻新或擴建期間,應在控制成本、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下,保證醫院能夠正常運營,而工程完成后,應實現空間最大化的利用,并體現功能化、現代化、人性化,甚至個性化的理念,以更好地服務于大眾,同時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熱情,進而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