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esign works行業洞察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醫療機構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其中包括醫美行業。但從我國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來看,我們終將迎來新的曙光。在疫情過后,許許多多的行業都將復蘇,而隨著女性朋友的消費升級,資本的注入,醫美行業也將迎來新變局。
醫美行業作為非剛需醫療行業,在疫情前期成為最受沖擊的領域。受疫情和隔離政策影響,基本沒人會考慮醫美類消費,醫美線下機構幾乎處于停擺狀態,恢復經營后業務量迅速回升,遠超去年同期。那么,疫情后的醫美行業發展趨勢會是如何呢?
1、出現報復性消費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在疫情結束后,消費者最想做的事情中,4.7%的消費者對美容、美甲、護理有消費需求,49.3%的女性被訪者表示對“醫美”消費有濃厚興趣。此外,受疫情影響,曾經的醫美“亂”像會加速終結,轉向下個階段。疫情過后的“報復性消費”一定會出現,但更深刻的影響是疫情最終會改變服務模式和形態而非僅僅是機構業績。
2、推廣線上問診平臺
疫情之后,醫美對線上問診的依賴度得到進一步強化,人們會越來越喜歡線上問診的方式,醫生的個人形象將更容易被公眾接受,從而打造醫生個人品牌。
此外,一些整形美容醫療機構如聯合麗格加入了“直播大軍”。而醫美平臺紛紛推出的直播,通過互聯網介質讓醫生從“辦公桌后”走到“線上”,讓醫生和消費者的關系、信任感和粘性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而興起的網絡面診背后,除了強效的引流作用,更多的作用還包括醫生“私域流量池”的擴充?!八接蛄髁俊钡谋举|就是患者的精細化運營,從院外引流到院內成交,從不信任、弱信任,到強信任、超級信任,如此不斷遞增的運營過程。
積極求變的機構則有了更多的機會。正如聯合麗格開啟直播面診的做法,機構推動醫生走向“前臺”,是放開了握住醫生“私域流量”的手,而此次疫情,更推動它們釋放了另一雙手:醫生的“私域存量”。把“流”變成“存”,就是通過優質的醫療服務,讓這些客患成為醫生的粉絲,并形成相對固定的關系。
3、業績呈“3+3+3+1”分布
從現在開始到年底,伴隨著醫美機構的倒閉潮,部分下海到民營醫美的醫生又上岸回歸公立綜合醫院,綜合醫院的醫美整形從觀念到技術將會優化提高,對整個行業發展也是好事。疫情過后,醫美機構業績方面呈現3+3+3+1分布:30%破產直接關門,30%虧損但不至于倒閉,30%收支基本持平,只有10%能夠危中抓機,實現贏利甚至逆襲。
4、醫美人才稀缺
雖然醫美行業持續向好,但人才匱乏是不爭的事實。據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整形醫院與美容醫院醫生約7419位,這與旺盛的需求之間有極大差距。因此,醫美行業出現大量無證人員非法上崗的亂象。
為減少亂象并讓自身全面走上正軌,醫美行業需要吸引更多跨界、異業的優秀人才進入,只有這樣,才能倒逼醫美行業原有的從業者加速提升技能和服務質量。
5、醫美加速向兩極化發展
洗牌期過后,醫美加速向兩極化發展:一極是少數幾個大品牌的壟斷性連鎖集團,另一極是以醫生為主的大量中小機構,兩極都會呈現出數量減少、質量提高的變化。
6、醫美產業將走向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將給醫美行業帶來新的機會。目前,國內醫美行業整體信息化水平較低,隨著消費者多元化、復雜化及機構規模擴大等,單憑人力接待咨詢的傳統模式出現局限性。而能夠提升效率的會員/營銷信息化管理,會被眾多醫美企業廣泛看好。
未來3年內,或有更多醫美企業選擇自行或采用數字化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而通過高效運營來優化利潤空間,解決供給側效率問題,也有望讓醫美行業誕生新的運營和商業模式。
從醫美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數年內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還是中小醫美企業,都能在醫美行業加速成長。只要醫美企業能夠明晰自身定位并深度洞察行業走勢,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