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esign works行業洞察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與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養老這一傳統的養老模式已逐漸被新型養老模式所替代——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其通過有效整合多種養老資源,可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社會目標。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對此,國家和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人口的健康問題,并把實現健康老齡化作為建設“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醫養結合作為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有機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能夠使老年人持續享受照料服務。醫養結合作為健康中國戰略下實現健康老齡化目標的重點內容和重要途徑,同時也體現了四個核心理念:
一、重視健康維護
伴隨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社會疾病譜逐漸以傳染性疾病為主變為以慢性病為主,相應的健康服務重點也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維護轉變。
在全民追求健康,圍繞健康老齡化不斷探尋方法的背景下,醫養結合將大健康的理念融入老年人養老服務或日常照料過程中,通過專業、連續、便捷的社會化服務,幫助老年人實現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完美狀態。
醫養結合服務所提供的“養”,強調老年人主動參與生活照料服務的過程,尊重老年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人的能力,而不是被動接受服務;所涉及的“醫”,是為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功能建立的集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全鏈條式健康服務體系,將原有的醫院診療服務拓展為健康教育、疾病預防、行為干預、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臨終關懷等,老年人既可以直接在專業機構內獲得,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區內獲得。
二、實現全周期健康服務
健康中國戰略以提高全人口在各個時期的健康水平作為關鍵點,將健康關口前移,對健康有關的所有要素進行長期的、全面的和系統的干預和促進。因此,在研究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時,不僅僅要了解當前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對其健康的影響,還要關注其生命歷程各個階段中健康問題的累積結果。
醫養結合打破了傳統養老資源和醫療資源相分離的狀態,滿足老年人不同的健康、護理和日常生活照料需求,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服務、護理服務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務,并實現各服務功能的有效動態銜接,因此,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的特征。
此外,醫養結合與健康管理相融合,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實現全周期健康服務,特別是通過提前介入和預防,增強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加強對老年慢性病的預防,避免或延遲老年人進入半失能、失智狀態,或者延遲半失能、失智老人陷入完全失能和失智的狀態。
三、實現全人群的健康公平
傳統形式的機構養老是政府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農村“五保戶”和城市“三無”老人提供基礎性的保障服務。而醫養結合不同于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以全體老年人為服務對象,其責任主體包括家庭、社區、各類養老機構和各級醫療機構等。老年人無論選擇何種養老模式,都可以享受到優質、高效的專業醫療服務。
由于老年人的健康與機能是多樣化的,其健康的多樣性也與健康不平等有著密切聯系,因此,不同群體對“養”和“醫”服務的需求重點各不相同,所享有的服務也是不同的。醫養結合通過細化分層,采取不同的模式,實現與老年人差異性需求的有效對接;同時也體現了政府以增進國民健康服務為指標,通過漸進政策和科學的制度安排,力求實現社會秩序穩定的一種治理手段。
四、創建友好型社會支持環境
健康中國戰略中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創造人人可及的、適合不同年齡和性別的環境,特別是創建老年人友好型社會支持環境,可以最大范圍地減少老年人出現的功能衰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家庭規模小型化、人口流動性增強以及老年人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的養老模式正經歷著從單一走向多元的變遷,社會化養老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在這一大環境下,醫養結合服務按照“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社會參與和市場運作”的原則,打破長期以來的制度障礙,充分整合養老和醫療資源,共同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作用,促進醫養服務的有序發展。由于社區居家養老符合我國傳統養老文化,大多數老年人傾向于在家庭和社區中享受應有的醫療與照料服務。
家庭和社區是影響老年人功能發揮最重要的環境因素,醫養結合服務充分發揮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作用,著力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家庭和社區延伸,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就近獲得專業醫療服務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
未來醫養結合發展趨勢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強化資金
支持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作后盾。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轉型的陣痛期,經濟增速下降,財政收入降低。面對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要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好國家現行支持醫養結合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免包括土地使用等稅費力度;進一步減免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行政性事業收費;完善補貼支持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養老服務評估機制,加大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半失能、失能等老年人的補貼力度,并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這樣才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從而推動醫養結合的加快發展。
2、培養專業性人才,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是推動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加強對運營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運營管理水平;同時,還要加強對養老機構現有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增強其護理能力和專業水平。
另一方面,要鼓勵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院校等開設相關專業,規范專業課程設置,擴大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強化優惠力度,鼓勵大專院校對口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此外,應建立健全對機構人員的資格認證、職稱評定體系,保證其職業正常順利發展,并對其薪資待遇等合法權益進行維護,從而保障人才隊伍的穩定性,以促進醫養結合的可持續性發展。
3、加強監督與評估工作,健全人才保障機制
在加強對護理人員培訓的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護理人員、機構的資格準人制度,通過培訓、評估促使工作人員主動學習老年護理知識,通過資格準人制度督促服務提供機構提升服務質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醫養結合型服務機構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改善未來職業前景,留住人才。加大專業醫護人員的引進與激勵力度,鼓勵大醫院的醫護人才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養老機構開展社區巡診和多點執業,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我國醫養結合服務尚處在探索階段,仍面臨政策制定不足和現實發展短板的問題。因此,融入新健康理念,以老年人需求為引導,才能構建更加科學、規范、有效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實現醫養結合服務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