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esign works標準規范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醫院設計·匠心獨具】
公司動態、行業資訊、標準規范、運營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所有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注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須參加。同時公布的,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正式出爐!
一直以來,鄉鎮衛生院主要參照《醫療機構基本標準》進行設置,具體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標準沒有統一的藍本可供對照,隨著“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進一步展開和落實,全國的衛生院建設將進一步規范,功能定位更加準確,全面提升后的衛生院將更有能力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醫療服務。
新時期鄉鎮衛生院必須符合哪些標準呢?
一、衛生院及格線公布
新版標準總共100條,分為88條基本條款和12條推薦條款,采用ABCD四個檔次進行記分,A檔代表“優秀”,B檔代表“良好”,C檔代表“合格”,D檔代表“不合格”。對衛生院的基本要求有一個劃分標準,即在88條基本條款中,C檔所占比例必須達到95%,B檔50%以上,A檔20%以上。
二、能力較強的衛生院,增設推薦條款
《通知》提到,對于表現優異符合推薦標準的衛生院增設另外條款,可以說是加分項,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新版標準里已經用★標注,也就是100條中另外的12條推薦條款,分別體現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及業務管理能力上,具體明細如下:
★服務方式:遠程醫療服務
★服務內容和水平:婦(產)科醫療服務,眼、耳鼻喉醫療服務,口腔醫療服務,康復醫療服務
★醫療質量管理:手術、麻醉授權管理,手術管理,患者麻醉前評估和討論制度,輸血管理,血液透析管理,康復管理
★患者安全管理: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結合文件精神和這12條推薦條款綜合來看,衛生院在業務能力尤其是診療科目覆蓋范圍以及手術開展能力上做了重點強調,可以看到衛生院晉升二級醫院的前置條件初現輪廓,尤其側重于診療能力的提升。
三、合格衛生院,必須具備的條件
新版標準原文篇幅很長,這里就挑重點、亮點呈現給大家:
1. 必須建立全科醫療科室
新版標準在科室設置方面的要求整理如下,主要分為五大類科室:
基本科室設置:全科醫療科、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
功能科室:輸液室、急診(搶救)室、腸道及發熱診室等。 醫技及其他科室:藥房、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心電圖室(B超與心電圖室可合并設立)
公共衛生科或預防保健科:預防接種室、預防接種留觀室、兒童保健室、婦女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等。
計劃生育科:有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場所及相關設施,有計劃生育科普知識宣傳資料架和藥具展示柜等。
職能科室:設院辦、黨辦、醫務、護理、財務、病案管理、信息、院感、醫保結算、后勤管理等專(兼)職崗位。
由以上設置可以看到,全科醫療科已經作為科室設置必選項,這是在以往標準里沒有提到的部分。
2. 人員組成必須包括全科醫生
人員配置上除了要達到《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衛醫發〔1994〕第30號)以外,至少要有一名注冊全科醫生,設立中醫科的,中醫類別醫師不少于2名。
3. 家庭醫生簽約強調中醫藥服務
除了要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以外,還要求每個家庭醫生團隊須配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師或鄉村醫生。
4. 落實村衛生室公共衛生經費
原則上每個季度對村衛生室考核1次,考核結果與資金分配掛鉤,按照要求落實40%左右村衛生室公衛服務任務與經費補償。
據悉,在活動周期內,鄉鎮衛生院要按照當地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參與制定的實施方案,對照標準開展不少于6個月的自評自查,并對薄弱環節進行專項整改提升,再經過逐級審核把關后,由各地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復核并在明年6月底前將2018年活動開展情況、達到推薦標準的鄉鎮衛生院名單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備案。同時,《通知》提到,達到推薦標準的鄉鎮衛生院,符合相關條件的可參加二級醫院評審,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這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全國所有的鄉鎮衛生院將迎來的不只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能力提升儲備戰,還是一場競爭激烈的對戰。